本篇目录:
- 1、茶膏的产生
- 2、作为皇室贡品的茶膏,究竟有何神奇之处?
- 3、茶膏怎样制作
茶膏的产生
从茶膏的诞生伊始,它就成为皇家独享的养生御品,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世界第一款“速溶茶”,也是中国古老而庞大的茶产业中的一朵奇葩。茶膏始于南唐,成于宋,兴于清,盛于当代,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“缺欠”:皇家秘制普洱茶膏工艺极为神秘,是大清朝最为神秘的古老工艺之一,1925年,随着清朝皇室解体,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,普洱茶膏极有可能从此绝迹。
主要是靠手工熬制而成。“每年人贡,民间不易得也。”(清,赵学敏《本草纲目拾遗》1765年)。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使用的技术主要是速溶咖啡制造技术,包括萃取、浓缩、干燥等。
茶膏是茶叶的精华所在,古代制作茶膏的方法就是大锅熬制,但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中所含的诸多有效成分破坏严重,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。
清宫御制普洱茶膏的特点 制作工艺的严谨与考究 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考查大锅熬制茶膏的过程中发现,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所含的诸多有效成份破坏严重,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。
普洱茶膏有其独特的陈化周期。其时间大约为60年。超过陈化期的茶膏,在其内在物质转化完毕后,伴随所含结晶水的变质,茶膏的品质呈下降的趋势。膏体也产生风化戓霉变。
作为皇室贡品的茶膏,究竟有何神奇之处?
普洱茶膏最显著的一个特点,是可以空腹饮用,即不伤害人的胃肠,又起到养胃的功效。这里有三个原因:一是普洱茶膏经发酵——萃取——发酵——膜过滤后,基本上属于小分子,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,刺激性小。
古代茶膏是皇室喝的,一般人喝不到。现代的茶膏有古法熬的,有恒温提的,低温萃的,茶膏的形状和颜色更多了,有黑的,白的,黄的,绿的,小颗粒的,条的,块的,团的,宫廷的只有黑色方块。
和普洱茶一样,可以陈化长久保存,但茶膏的营养价值更高,且相对来说更加便捷,因为没有茶叶,可直接溶于水中。
古代皇帝重视养生,雍正皇帝更甚。茶膏这种养生圣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皇家御用饮品。公元1729年,雍正皇帝令皇家御茶房司制茶膏,专供皇室享用。
清代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在制作上脱胎于古代唐宋的工艺,同时又有较大不同。最初进贡到清代皇室的茶膏是采用土法熬制工艺的民间茶膏。
这种工艺的好处是;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分,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;另一方面也为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“动能”,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。
茶膏怎样制作
1、粗制“茶膏”:南唐时期,公元780年,“茶山御史”陆羽偶然间发现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分离继而出现膏化的现象,随即命令茶坊采用“采、蒸、捣、拍、焙、穿、封”的工艺制作茶饼。
2、将茶以及茶末放置到沸水的大铁锅中进行熬制。将熬制之茶汤盛于布袋中进行压榨,接着将茶汤滤出。将滤出的茶汤,再置于大锅中进行熬制。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的时候,转盛于中锅中煎熬,直到液体变成膏状。
3、茶膏制作方式:宋朝:入柞法制作茶膏 公元1186年,宋代赵汝砺所著的《北苑别录》中就第一次详细的记载了茶膏的制作工艺(原文节选):“茶既熟谓茶黄,须淋洗数过,方入小榨,以去其水;又入大榨出其膏。
4、并在温度与湿度上严格控制,使普洱茶原料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、回酶法转化阶段;再通过低温萃取(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提取),低温干燥获得。其茶膏的成品率为15%,使普洱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乾隆御制茶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